学校北依洛河,碧水东流,杨柳堆烟,流传着洛神宓妃的美丽传说;南望关林和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,泱泱万佛,蜚誉寰中,绽放着世界文化遗产的璀璨光芒。
2007年,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,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。建校近百年来,一代代洛师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,筚路蓝缕,艰苦创业,凝练成“敬业奉献为人师表”的校训,形成了“厚德博学励志笃行”的校风、“德以修己教以育人”的教风和“勤学善思知信达贤”的学风。
学校占地1000余亩,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,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,中外文期刊4741种,电子图书27万余册,是中国知识工程文献检索二级中心。学校建有“千兆主干、百兆桌面”的校园网络,是“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”。
洛阳师范学院
学校现有文学与传媒学院、历史文化学院、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、外国语学院、数学科学学院、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、化学化工学院、信息技术学院、教育科学学院、生命科学系、商学院、体育学院、音乐学院、美术学院、国际教育学院、继续教育学院、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等17个院系,4个公共教学部,56个本科专业,涵盖文、理、工、经、管、法、史、教、农等9大学科门类,已发展成为一所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存、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、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师范院校。
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人,其中本科生22036人,研究生100余人。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,以质量工程建设为主线,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,特色专业2个;省级特色专业6个,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3个,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1个,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,精品课程14门,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,教学团队4个,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。近十年来,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80余项,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立项50余项。其中,中学名师培养实验班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。
学校大力实施“人才兴校”战略,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。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,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420人,具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820余人。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1人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,省专家、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6人,市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、专家57人。30余名名教授被多所大学聘为兼职博士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另聘有兼职教授、客座教授和外籍教师200余人。
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,积极实施“科研强校”战略。现有省级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,工程实验室1个,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,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,高校创新团队2个,重点学科4个;洛阳市重点实验室5个,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,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;校级重点学科9个,协同创新中心6个。近年来,学校教师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、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00多项,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并被《SCI》、《EI》收录的学术论文1000余篇,荣获省级以上科研奖和教学成果奖300多项。
学校实施开放办学,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、美国佛罗里达大学、美国中密西根大学、美国克拉克大学、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、爱尔兰卡罗理工学院、爱尔兰沃特福德学院等院校合作办学,并加入了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。
学校位于伊滨区2850亩的新校区正在全力建设,按照“以人为本,以文为魂,以水为韵,功能合理、生态和谐、持续发展”的设计理念,力争建成环境美、功能合理、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扎实工作,开拓创新,坚持“建新校、强内涵、惠民生、促和谐”协调发展,深入实施“一工程五战略”,加快推进“两大新跨越”建设步伐,为建设成为一所立足河南、面向全国,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位居全国同类院校先进行列,以教师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!